數位行銷

[PM視角]近期迷上小紅書,為什麼我覺得好用?

——

在維基百科記載的小紅書 App 是於 2013 年就開始了,不過我是在 2021 年才下載,且下載後僅註冊登入過一次後就放著沒特別去用。近期疫情居家生活期間漸長,想到來滑一下體驗看看這個 App 使用起來的感覺如何,沒想到異常的好用,資訊量非常多!可能一方面在上面我沒有任何的現實生活友人,所以在平台上看到的都是來自中國居多的素人、部分留學的華人與少部份台灣人,使用起來很單純的觀看陌生人生活狀態,不會參雜對認識的人有著部分印象或連結,似乎需要具備特定的互動才表示友好的緊密關係,至少目前我覺得在小紅書上的體驗是不錯的,以下做一些我觀察到的項目以產品經理使用平台的視角進行分享:

突破既有生活圈,瞭解更多主流討論話題

第一印象對於小紅書的體驗是資訊量非常多,我最常使用的為探索 Explore 這個單元,示意圖顯示英文與我的手機系統語言設定為英文有關,我個人喜歡關注的主題包含 料理烹飪獨居生活 Vlog美妝保養、產品經理分享文及運動,為避免廣告嫌疑我將創作者及部分內容模糊,與 Instagram 的探索單元一樣,但在中國這邊習慣講訊息流版位,持續往下滑則會無限展開新的圖片內容,不過小紅書並沒有限制圖片長寬限制,所以才會看到每一張圖的大小略為不同,但仔細一看平台還是有一定的排序規則,截至 2022 年 5 月,在訊息流版位中第 2 則貼文內容會出現 1 則贊助廣告,再經過 6 則後才會出現下 1 則,且通常都是位於左側,但右側也會出現。

圖1

世界各地遍佈蓋板式廣告的鐵律是不變的

在 App 為背景應用程式的情況下,點擊切換到要使用 App 開啟即會出現非強制等候的 3 – 5 秒的廣告,以下圖為例則為香奈兒(CHANEL)的蓋板廣告,不過使用者可以直接點擊右上角的倒數秒數即可進入,無需等待倒數完畢;而全站只要為廣告的品牌皆會在圖片右下角顯示「廣告」或「贊助」字眼,可以識別該品牌是否為原生內容或是廣告。雖然廣告跳出的直觀感受沒有特別好,但因秒數短且可以直接點擊略過,我認為比多數聯播網頁面體驗尤佳。

準確的演算法智能化圖片及影片推薦

上述有提到我感到興趣的內容以獨居生活 Vlog 為例,平台經常推給我看的是中國 90 或 00 後的獨居女子如何佈置家裡,且很多則標題都會帶到「沉浸式回家」,同時我去搜尋網路文章後,有人分享認為這類型的影片其實是置入某些特定家電、家具或其他家飾商品,因此搭配較常應用於 VR, AR 會說的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的「沉浸式」用詞,但對我來說我並不會在上面購物而只是觀看影片,所以單就影片推播的關聯度我認為是滿高的,且普遍素材的質感都不錯,確實有吸引我點擊觀看。

滿滿的沈浸式回家內容 Vlog (Plog 則為 Photo 之意)

小紅書也有特殊的彈幕文化

在觀看影片型內容時,有時候初始 1,2 秒就會於上方看到許多的文字跑馬燈出現,俗稱的「彈幕文化」,緣起於日本動畫討論,中國影片觀看平台 bilibili(B站)也是彈幕文化大本營,彈幕的出現一部分也可以讓沒參與到直播或首播的觀眾在後續自家觀影時也可以有臨場感。不過在小紅書中我觀察到的現象是以美妝保養的素人內容為例,彈幕偶爾會出現帶有貶義、吐槽的觀眾發聲,像是會質疑創作者是在進行內容置入、或其他批評等,但也會有支持聲浪出現,不過整體來說確實在影片互動具有一定的效果,使用者也可以自行決定是不是要觀看彈幕,不希望看到的話可以關閉。

不放美妝圖,來看個食物照吧!

💡 產品幾分熟 觀點
集結以上幾點,小紅書已成為我每天有空都會打開滑資訊的社群軟體,內文訊息流的排列方式雖與 Instagram 大同小異,但推播的項目及顯示的資訊內容如標題、壓在素材上的簡明文字都相當吸睛,確實做到了呼籲使用者點擊的誘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