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開發

[PM工作]Certified Scrum Product Owner(CSPO)證照取得心得分享

當初在思考是否需要考取產品經理相關證照時,敏捷開發的證照一直是我的所選。想要考試並不是因為公司要求,純粹是個人想要學習專業老師所教授的正規方法論,以及我暫時不考慮 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證照而是想專注在產品經理領域上,後來找到我認為適宜的上課地點,如果想知道我選擇的補習班可以來信,在此不公開課程資訊。

首先介紹我考取的證照是來自 Scrum Alliance 機構,參考其官網資訊截圖如下,依照三種不同的角色有對應的證照,以下為最基礎的證照項目:

圖片來源:Scrum Alliance

  • Scrum Master 敏捷教練 適合 Certified ScrumMaster®(CSM)證照
  • Product Owner / Product Manager 產品負責人或產品經理 適合 Certified Scrum Product Owner®(CSPO)證照
  • Developer 工程師 / 技術開發者 適合 Certified Scrum Developer®(CSD)證照

以 Certified Scrum Product Owner(CSPO)證照的學習歷程如下,第二階段起的難度提高許多,從進階版直到最後一個 CST 已達講師教練等級,我參與課程的授課講師即為 CST 認證(好厲害!)

圖片來源:Scrum Alliance

但並非 CSPO 的歷程只能一路往上,也可以平行支線發展,例如可先取得 CSPO 和 CSM,進而再考慮是否需要進階 “A-” 系列的 A-CSPO 或 A-CSM 課程。


進入本文主題,由於我工作上已經有運行敏捷開發,但過程中總會懷疑是否具備正規化?自己或團隊覺得卡、不順的地方想要請教專家給予建議修正,於是心中帶著問題準備上課和請益。

課程總共為期 2 天,採線上 Zoom 會議搭配協作畫布工具,而 CSPO 課程是不需要考試的,只要全程參與上課並積極投入實作項目,於課程結束會由老師提交名單於 Scrum Alliance,再自行於 Scrum Alliance 網站上填入基本資訊後即可取得證照。

一開始感受到老師非常健談,用簡易暖身的方式先讓學員們可以回饋目前對於敏捷開發的熟悉程度,結果顯示近 70% 的人採取敏捷開發約 1-3 年的時間,也有部分同學是從來沒有推行過。對了,先說說我的同組組員,只有我是產品經理,其他同學分別有工程師、前端互動設計師及 IT 資訊人員。

敏捷開發方法論:3355

我認為最大的收穫來自於驗證我內心的想法並學習到方法論,例如 3355 法則:3 個核心角色、3 種工件、5 個關鍵事件以及 5 個價值觀。

第 1 個 3 所代表含義為責任角色(Scrum Accountabilities)

  • 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 PO)
  • 敏捷教練(Scrum Master)
  • 開發者(Developers)舊版稱之 Developer Team

第 2 個 3 所代表含義為工件(Scrum Artifacts)

  • Product Backlog(Commitment:Product Goal)
  • Sprint Backlog(Commitment:Sprint Goal)
  • Increment(Commitment:DoD)

第 3 個 5 所代表含義為事件(Scrum Events)

  • Sprint Planning
  • Daily Scrum
  • Sprint Review
  • Sprint Retrospective
  • Sprint

第 4 個 5 所代表含義為價值觀(Scrum Values)

  • Courage
  • Commitment
  • Focus
  • Openness
  • Respect

如何將 3355 應用在產品開發的工作流程中,我再思考下如何撰寫更適切的文章將另外提供!


分組實作,挑戰自我管理的敏捷團隊

我很喜歡老師在論述這一段的內容,重點在於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無論身兼哪個角色都必須謹記「擔責」,且自發性的去執行自該完成的項目。而在 2 天課程上的實踐最簡單的就是當老師提問時,同學們可以點擊 Zoom 的舉手功能並開麥克風發言,這就是落實了敏捷原則 3355 中的 “Courage” 勇氣,是否勇於發言。

但我發現其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課程的脈絡是老師講解到一部分時就會進到小組的分組實作,且符合敏捷快速迭代的精神,分組討論時間通常都不長(5-10 分),視情況才會加 1 分鐘延長。所以在分組會議室中小組成員要針對老師提的問題開始討論,我和我的小組成員的狀況是通常只有我和另一位比較積極的同學在討論,其他同學比較被動、甚至也不願意開鏡頭,更別說不會主動提出願意在大群組報告分享。我認為這個仍與每個人個性、工作角色仍是主要關鍵,即使老師提示說在課堂上要「自我管理」,但很難立即可以每個人都轉換、或是勇於嘗試。我心想我只要有做到我想學習的且也去嘗試了,就已經符合我的學習期待了。不過與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沒辦法到太深是我在本次課程上感到比較遺憾的地方。


Spint 事件的推進解方

前面有提到,在參與課程前我就已經準備了些許問題準備請教老師,多數的問題都是在進行 Sprint Planning 開始後一連串的敏捷開發流程中,例行會議與開發成員對於 Sprint 概念不一致、或是 Sprint 滾動式調整的結果可能不如預期等,在課程中的 QA 環節老師很專業的給予建議,也讓我瞭解確實落實每一個 Sprint 事件(3355 中的第 3 個 5:事件)有其必要性。

但課堂中也有提出一個是 Spotify 公司如何實踐敏捷開發,他們的做法並不是全盤使用 3355 法則,也是因應團隊回饋與執行成效做調整,因此某些項目他們是沒有做的,但這不表示就不符合敏捷原則,反而落實了敏捷宣言中的第一點: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互動重於流程與工具(Individuals and interactions over processes and tools)。


CSPO 證照注意事項

證照效期為 2 年,我報名的機構可以讓學員在之後另外付費報名參加其他新的課程、或透過一些免費課程學習等,可以獲得學分數以展延證照效期。

後續和老師有交換 Linkedin 帳號及 Mail 聯繫,在課程中深刻的感受到老師相當專業,且對於敏捷知識很有熱忱,上課並不會照著原本就有釋出的講義照本宣科,而是又做了另外一個版本的線上畫布(Mural),並搭配影片及 Workshop 實作,整體而言我覺得非常充實、推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