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得

[PM工作]當朋友是外包合作對象的負面經驗談

這次來講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當過產品經理的人會有一個共鳴是每天要與不同的人共事,除了在開發流程上要好好的管理與專案有關的利害關係人,有時在資源配置上部分的項目會需要委由外部廠商處理,而這次我想分享的是我將一個設計稿件外發:交由一位我已知他有素材設計經驗的前同事,過去的合作經驗是該同事曾經幫我製作過報表,後來歷經我們都離開前公司,透過聯繫知道他有擔任類社群規劃的角色,基於是熟識的人想說配合上應該 Ok 吧!沒想到是悲劇的開始。

為什麼我不找全職設計師?

對的,同標題所述,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真的會花時間好好找一位全職設計師。

當時的時空背景是我的素材稿件急著要做營運曝光,而我們內部的設計師排程時間仍需要兼顧既有的產品設計,因此和主管討論後決定可以試著將某一條支線的設計外發。我的前同事其實他不是全職設計師,因此我必須等到下班時間才能和他溝通設計內容,另外我也在初期有觀察到對於某些素材要求他無法是滿足的、直白的說就是做不出來這樣的設計。例如我希望這個素材要成為 Facebook 的輕影片型態,請出 3 cut 的動態素材,他告訴我沒辦法做(苦笑)

或者是某些我們內部設計師曾經做過的設計元件,當我和前同事討論做法時也發現他做不出來相同的質感、或是對於特定的產業不熟悉,因此整體來說我不滿意的點是在時間配合上及製作的品質不符合我們需求,不過以上的描述都是合作不只一次的檔期,是配合至少半年所得出的心得文。

後來還有一個令人髮指的事情,在工作上我習慣誠實但有禮貌地進行溝通,因此我告訴他其實我希望減少下班後的工作討論,如果他時間真的不方便我希望我們可以改用信件討論。沒想到他回我的是:我也很晚下班唷!(那個語氣我聽來是不是只有我自己晚下班覺得累,他也是唷!)

充滿問號的我(???)所幸最終妥協用信件溝通…

我尊重專業,但對方為什麼坐底起價?

過去和我們內部設計師聊過,關於 Junior 設計師的薪資水平尚有一大段努力的空間,且肩負的設計內容很多,可能包含數位產品視覺設計、社群素材、甚至是實體製作物等。所以外發給我前同事的時候談及「酬勞」的部分我也是很謹慎,一開始他的開價我覺得沒問題,畢竟我「尊重專業」。後來他再度轉換新工作,告訴我因為現在才是由他自己採購繪圖工具,因此漲價 35 %,當時其實我有點不想接受,甚至覺得一頭霧水,我想的是為什麼你自己的設計工具這不是最基本的嗎,現在卻要我們承擔這個成本?

且我去詢問過其他全職設計師在接案的費用,有些也不像他二次報價這樣貴,不過後來我再與主管討論後覺得公司還是可以繼續配合,只是我們在素材質感上的要求要再提高,畢竟價格突然起漲對我們來說要求也要是相對的。

簽署保密協議(NDA)重要性

講到我最終的引爆點了,透過朋友告訴我,我得知了前同事在 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發文提到我們產品的 Logo 跟撰寫他產素材的負面心得文。我真的無法接受,雖說沒有損害直接商業利害關係,但基本的廠商合約意向書裡面也有提到類保密協議的概念,只是當時我並沒有提供更為正式的保密協議(Non-disclosure agreement, NDA)予以他簽署。我不高興的點其實是我基於友好關係,提供外發的機會給他,對他來說就是兼差賺錢且他本人也欣然接受,那麼為什麼要在限時動態抱怨呢?認真說按照職場工作的年資他還是我的前輩呢!

礙於我個性的關係,老實說我並沒有跟他吐露我知道這件事,我苦惱了許久,我發現是我不知道要從何開始說。這件事還在我心中消化,或許有一天我還是選擇跟他說,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有什麼建議的想法也歡迎提供給我!

工作時的關係不應該是朋友,但請遵循職場禮儀

有一次的信件往來我發現他回給我的素材製作內容不符合需求,我給他的 Brief 假設是 A,他給的是 C,後來折衷改的版本改到 B,最後居然在信件裡面請我以後給他的 Brief 要再更明確(苦笑)

我時常覺得不管是和誰合作,職場禮儀是必須的,當然會因應職級及親疏遠近等狀況,決定我跟對方交談時的語氣。但我發現後期我在與前同事溝通時,很常有一種他才是甲方然後來要求我應該要怎樣(三度苦笑),所以坦白說我覺得合作起來變得好累,最終我告訴他由於我的職務調整,因此不會負責這個專案了。

回顧這些不開心,我學到什麼

結論是真的不要輕易和不是太熟的同事工作耶!上面有提到過去他比較像是協助出報表的助理角色,所以只要基本盤做到就過關了,沒想到透過這次合作,我發現原來他很有個性(本篇最後一次苦笑)我真的就當作是我狠狠地學到教訓了,真的。

然後面對未來我要外發的案件都要更謹慎處理,將合作規範定義的更為詳細,畢竟每天工作就是必須不斷的溝通,最終還是要彼此充滿信任的將事情交付,才能安心產出高質量的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