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本次來分享 PM 可以怎麼定義工作目標,我認為除了遵循公司每年規定的年度或季度目標之外,其實 PM 自身也需要有對職涯的想像並且需要努力落實。我會分成進程以「季」作為單位進行規劃、再來是「未來一年」、「未來三年」,頂多會想像到三年,因我認為現在去思考五到十年後都言之過早,數位科技的變化之快,難以預測之後的走向。
每季目標
・確認自己是否已全盤理解被指派的工作內容
例如:將產品的某個功能落地、規劃下一個階段的新功能等等。理想上 PM 應要專注在某一個產品上,實務上可能還是會需要將心力散在其他的 side project,以致需要同步處理多項專案,要小心不要變成無頭蒼蠅,失去最核心需要關注的主線目標為何。
・除了工作上應該做的項目,自己還想做什麼?
我完全理解工作忙碌的當下,下班或休假日時會很想好好放鬆休息,我也支持!但是否有可能在工作中也可以多學一些什麼?但不是說要當一個薪水小偷,而是學習新技能或新知識也能運用在工作上的?例如我自己的工作上不需要運用到後端程式的 SQL 語言,但某日我突然很想多瞭解可以怎麼做?背後的原因是我認為當我理解基本的運作原理,那後續我和後端工程師討論跑資料或是撈取某些資料時,我大概可以推估所需時間,也能讓對方認同我是理解這部分的知識的。
・一季的時間好像很短,做不到怎麼辦?
這邊可能會稍微雞湯感一點。人類是需要透過目標去推動進步的,所以我建議要將目標訂得高一點,否則目標太容易達成,這樣達成後自己真的會開心嗎?而目標如果真的訂得太難,至少要檢視那麼自己完成度符合多少?是完成 50%?75%?剩下的進度可以在新季度進行而非半途而廢。另外建議可以採取敏捷開發的精神,於每一個階段(Sprint)例如兩週檢視一次目前執行進度,進而滾動式調整目標,但關鍵還是要思考究竟是過於眼高手低將目標訂的太不合理難以達成?還是自己在專案管理的方面需要再檢討,才有辦法不斷地推進。
未來一年目標
・用四季組合一整年
建議可以在每年的年底開始構思這件事,以免到了新年又需要花一些時間且時間已經持續在走,而計畫時可以按照每一季為單位思考,和製作產品路線圖(Product Roadmap)一樣,大概會知道整年度預計會有哪些重點項目需要處理?或是參考不同產業的大月小月旺季之分等等。
・想想一年後我希望獲得什麼?
獲得什麼可以很籠統,也可以很具體,用行為搭配數量及成果可以推得一個類公式,例如:
(1) 在第一季產出 3 個 A 專案有關的 idea 及具體可行的做法
(2) 在 6 月底要舉辦今年度第一次的產品發表會,擬定主題及合作夥伴
(3) 在年底前要將 A 產品進行到商轉階段,且需要有 2-3 個案例產出
未來三年目標
・試想三年後要站上什麼位置
很多人會說「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對我而言,三年後我希望我在做事情可以和現在的事情有所不同,可能是專案改變、變資深後有資格可以協助其他同事、也可以是換了一個新的領域學習新的產品知識。我覺得當 PM 很好玩的地方在於很多事情都是新的嚐鮮,雖然會有一定的壓力,但盡量讓自己保持高好奇的學習心態。
因此我的未來三年目標我會先從我要站到哪個位置去想?這邊指的並不是在所屬單位要晉升到什麼階級獲得什麼資源?而是回歸到自身的職涯發展去看:
(1) 我希望成為資深的 PM (背後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怎麼做才可以達到資深的水準?)
(2) 我希望可以成為團隊裡真正說話有份量的 PM (背後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現在沒辦法,如何改善才有辦法達成?)
(3) 我希望擔任主管 (背後要解決的問題是:我有辦法擔責嗎?需要做哪些努力?)
・心態的成長也很不錯
我發現自己改變比較多的是心態面,剛出社會時覺得血氣方剛,覺得任何事情都想學、拼盡全力的去做,現在還是朝著想做的事前進,但比較可以放慢速度,調整做每件事情的節奏。因此我覺得三年目標也可以納入心態面的成長目標,但如果設定的內容是廣泛的「更穩重」、「更有企圖心」,那其實是要透過實踐季度目標及年度目標在做的過程中,也將「態度」拿出來,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在做事和做人方面都有所提升。
總結在落實目標時要考量可執行性,過程中要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去執行,先從大方向收斂到每月可以做到哪些進度,才能衡量計畫會不會過於不切實際。